为全面提升退耕还林经营水平,确保退耕还林资源增量提质;2022年9月份以来,旬阳市林业局抽调相关技术人员分成三组深入到作业实地检查指导退耕还林抚育工作,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已完成退耕还林抚育面积10万亩,涉及856个小班。共投入劳力1800人,用工3万余个。
为了严把抚育质量,旬阳市林业局根据《退耕还林抚育作业规程》,编制了退耕还林抚育实施方案,规范了作业设计;并就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业务培训;同时,技术指导组全程跟踪作业,及时指导、掌握施工进度,现场把关施工质量。
据了解,2022年实施的退耕还林抚育主要以拐枣、核桃等特色经济林兼用树种为主,这些拐枣、核桃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种植的,是群众现在的“心头肉”。不仅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群众收入,是群众的“摇钱树”。果农们通过对退耕还林后的中幼龄特色林果进行有效抚育,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了林木质量,使特色林果变成了看得见的“钱袋子”。
“我们段家河镇一共退耕还林14930亩,种植成了以拐枣、樱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段家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郑文才介绍道,“拐枣和樱桃去年一共挂果4000多亩,为村民们一共增收了1200万元。”
国家提出实施退耕还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为全市的退耕还林指明了方向。旬阳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原则和道路,落实退耕还林任务,大力选用适合当地的经济树种种植,既增加了林地面积,也让群众的荷包鼓了起来。
居住在吕河镇冬青村的村民刘涛一边给狮头柑施肥一边介绍道:“我家有12亩地,流转了8亩,以往种植的都是麦子、玉米、红薯等作物,每年的收入只有不到一万元。现在退耕还林后改种狮头柑,一亩地能种30棵左右,20亩地一共能收获4万多斤果实。按照5元一斤来计算,最少也是20万多元的收入,比以前可观不少。”
近年来,旬阳市积极做好造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34.67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2.68万亩,2022年完成退耕还林抚育10万亩,为守护生态环境底线贡献一份重要力量。自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成效显著,绿色成为了旬阳最美的颜色,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旬阳市森林覆盖率达55.18%。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大部分退耕还林种植的特色林果已进入初果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彰显,逐步带动全市的经济发展。接下来,旬阳市还将体现大规模、突出高档次、探索新机制,继续突出优树种、调结构、上品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提高退耕还林质量为重点,继续开展提质增效工作,带动当地群众爱绿、护绿、植绿的积极性。同时突出重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和发展同步,持续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全力打好造林绿化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旬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向甲斌说道。
- 上一篇:旬阳市突出“四抓”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01-12 ]
- 下一篇:旬阳新增1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01-12 ]